在桥梁施工中,节段拼架桥机作为核心设备,其燃油消耗直接关系到工程成本与施工效率。通过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可实时掌握设备能耗状态,优化操作流程,实现精细化管理。以下从系统架构、技术实现及实际效益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系统架构与监测原理
节段拼架桥机的燃油消耗主要来源于发动机驱动的液压系统、起重机构及行走装置。动态监测系统通过多维度数据采集与集成,构建完整的能耗监控网络。
传感器部署:在发动机燃油管路安装高精度流量传感器,实时采集燃油消耗量。同时,在液压系统关键节点(如主泵、控制阀组)设置压力与温度传感器,关联液压油流量数据,分析不同工况下的能量转换效率。
状态参数联动:结合 GPS 定位模块与倾角计,获取设备位置、行走速度及姿态数据。例如,架桥机纵移过孔时,系统自动识别行驶路线坡度,对比理论油耗模型,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能耗。
数据传输与存储:通过物联网(IoT)通信模块(如 GPRS DTU)将传感器数据实时传输至云端服务器,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存储历史数据,支持多终端(PC、移动端)访问。
二、技术实现与功能模块
动态监测系统以 “数据采集 - 分析 - 干预” 为主线,集成多项核心技术。
实时监控界面:通过 BIM 三维模型可视化展示设备状态,叠加燃油消耗曲线、液压系统压力云图等信息,使操作人员直观掌握能耗分布。例如,吊装作业时,系统实时显示各吊点载荷与燃油瞬时流量,预警超载或油路堵塞风险。
能耗诊断算法:基于机器学习建立设备能耗模型,对比历史数据与当前工况,识别异常消耗。例如,当怠速时间超过阈值或单位油耗显著升高时,系统自动生成诊断报告,提示可能存在发动机故障或操作不当。
智能预警与干预:设置多级阈值(如燃油消耗率 ±10% 波动),触发声光报警并推送至管理人员。部分系统可联动设备控制系统,自动调整发动机转速或限制非必要操作,实现能耗优化。
三、实际效益与应用案例
动态监测系统在工程实践中已取得显著成效。
成本控制:山东某桥梁项目通过安装传感器与数据分析平台,优化操作规范并减少怠速时间,燃油消耗降低约 12%,年节省成本超 50 万元。此外,通过预测性维护(如根据液压油污染度提前更换滤芯),设备故障率下降 20%,维修费用减少 15%。
效率提升:实时数据支持施工调度优化。例如,根据架桥机燃油消耗曲线,合理安排吊装与移机顺序,避免频繁启停导致的能耗浪费。某高铁项目应用该系统后,单机日均作业效率提升约 8%。
管理升级:系统生成的能耗报表为绩效考核提供量化依据,推动操作人员技能培训与激励机制改革。同时,能耗数据可作为设备租赁定价的参考,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实施要点与注意事项
传感器选型:优先选择耐振动、抗干扰的工业级传感器(如销轴式力传感器、超声波流量传感器),并做好防护设计以适应恶劣施工环境。
数据校准:定期通过燃油加注量与系统记录数据对比,修正传感器偏差,确保监测精度(误差控制在 ±5% 以内)。
人员培训:组织操作人员学习系统功能,掌握数据解读与异常处理流程,避免因误操作影响监测效果。
通过动态监测系统的应用,节段拼架桥机的燃油消耗管理从 “经验驱动” 转向 “数据驱动”,为桥梁施工提供了可量化、可追溯的能耗管控方案。实际案例表明,该系统不仅能显著降低运营成本,还能通过数据反哺优化设备设计与施工工艺,实现工程质量与效益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