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桥式起重机行业面临显著的产能过剩压力,其核心矛盾体现在供需失衡与结构性竞争加剧。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生产国,2023 年桥式起重机产量达 6.5 万台,但下游钢铁、港口等行业需求疲软,导致物料搬运机械行业整体营收同比下降 3.7%,利润总额下滑 4.7%。这种供需错配在国际市场同样显现:利勃海尔集团 2024 年营收创新高并加速全球扩产,而中国出口虽增长至印尼等新兴市场,但对欧美高端市场渗透率不足,难以消化国内过剩产能。
一、供需失衡的直接表现
库存积压与周转效率下降:天桥起重 2024 年存货周转率为 2.19 次,较行业健康水平偏低;振华重工存货周转率 1.23 次,反映产品流通速度放缓。这种库存压力在中小企业尤为突出,某省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已导致部分生产线关停。
产能扩张与需求萎缩并存:中国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持续扩产,而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等关联产品销量同比下降 47.2% 和 19.4%,间接反映桥式起重机需求收缩。国际巨头利勃海尔的产能扩张进一步加剧全球供应过剩。
二、结构性竞争的深层风险
技术同质化与价格战:国内市场前五企业占据 60% 份额,但中小企业仍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导致同质化竞争激烈。天桥起重 2024 年面临 “存量博弈” 压力,被迫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竞争力。
出口市场的局限性:尽管中国对印尼出口增长 14.1%,但高端市场仍被德国德马格、日本三井等企业垄断。振华重工为美国港口提供的起重机因性价比优势,反而迫使美国政府投入 200 亿美元替换为日本产品,凸显国际竞争的复杂性。
三、行业承压的典型案例
某钢铁企业采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后,吊装精度提升 30%,但设备采购量同比减少 20%,反映技术升级对传统设备需求的替代效应。江苏某厂引入防歪拉斜吊系统后,设备停机次数从每月 5 次降至零,这类智能化改造虽提升效率,但也减少了对基础型起重机的采购。
四、产能过剩的连锁反应
利润空间压缩:物料搬运机械行业利润率降至 7.3%,中小企业因成本控制能力弱,面临更大生存压力。
政策驱动的行业洗牌:中国政府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推动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但中小企业技术升级能力不足,可能加速退出市场。
当前产能过剩风险的本质,是传统制造模式与高端化需求之间的错配。企业需通过技术差异化(如德马格 V 型梁轻量化设计)和市场多元化(如卫华集团布局航空航天领域)应对挑战,但短期内供需失衡的压力仍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