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热线:
15249733151

 > 首页 > 新闻资讯>

四川南充移动模架厂家 机控与智调:移动模架施工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解析

2025-09-24 河南双力起重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移动模架施工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始终围绕 “设备替代人力、系统提升精度” 的逻辑演进。从 20 世纪 50 年代西欧初创时的机械牵引,到如今集成液压控制与智能监测的 “空中工厂”,其技术升级直接映射在施工效率与质量控制的提升上。雄商高铁、滨州乐安黄河大桥等工程的实践表明,机械化奠定了作业基础,自动化则实现了精度突破,两者协同构成了移动模架的核心技术优势。​

高支腿轨道式门机

机械化是移动模架脱离人工依赖的核心支撑,在模架移位与荷载承载中体现最为显著。早期设备的机械化水平局限于基础作业替代:1991 年厦门高集海峡大桥采用的进口移动模架,虽摆脱了满堂支架的人力搭设,但模架移位需依赖两台卷扬机拖拽,配合人工解锁连接螺栓,单跨纵移耗时超 8 小时,且需 20 人协同操作。如今的机械化系统已实现全流程设备驱动,雄商高铁采用的 108 米长移动模架,通过纵移油缸与横移油缸的联动控制,模架开启、前移、合拢全程无需人力推拉,仅需 3 名操作员在控制台监控,单跨移位时间压缩至 2 小时。荷载承载的机械化升级更为关键,滨州乐安黄河大桥的 52 米跨度模架,依靠 1920 吨级液压承重油缸将荷载传递至墩旁托架,替代了早期的机械螺旋顶支撑,沉降控制精度从厘米级提升至≤3 毫米,成功承载 620 立方米混凝土的浇筑重量。​

自动化技术的突破则聚焦于 “精准调控” 与 “无人作业”,在模板调整与养护环节实现质的飞跃。模板调整的自动化从 “手动微调” 走向 “智能适配”:早期移动模架需人工用螺旋顶逐点调整底模拱度,误差常超 1 厘米;而雄商高铁的模架集成了可调节封端模板与三维激光扫描系统,通过 16 组微调油缸同步响应扫描数据,模板曲率拟合度达 99% 以上,梁体轮廓误差控制在 3 毫米内。滨州乐安黄河大桥更引入自动调平系统,在强风环境下实时修正模架姿态,避免荷载不均导致的线形偏差。养护作业的自动化则破解了高空养护难题,传统施工需工人悬空作业洒水养护,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雄商高铁研发的自动养护系统,可根据实时温湿度数据自动调节喷淋间隔与时长,实现梁体底腹板的无人化养护,冬季施工时还能联动折叠式保温棚保障养护质量,完全替代了人工操作。​

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协同应用,在复杂工况中展现出显著价值。2002 年丹拉高速公路磴口黄河桥采用的简易移动模架,虽实现了基础机械化施工,但模板调整与养护仍依赖人工,单孔施工周期达 15 天;而雄商高铁通过液压走行、自动调模、智能养护的联动,将 50.85 米跨度梁体的施工周期缩短至 7 天,且人工投入减少 60%。这种协同并非简单的设备叠加,而是形成了 “机械执行 - 自动监测 - 精准修正” 的闭环:模架移位时,液压系统执行移动指令,应力监测系统同步追踪结构受力,一旦出现荷载偏差,自动调平系统立即介入修正,确保施工安全与精度。​

从早期 “机械辅助人工” 到如今 “系统主导作业”,移动模架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始终服务于 “降本增效、提质保安全” 的施工需求。机械化解决了 “重体力、高风险” 的作业难题,自动化则突破了 “人工误差、效率瓶颈” 的局限。雄商高铁的 “空中制梁场” 与滨州乐安黄河大桥的 “毫米级调控”,正是这两项技术成熟应用的缩影,它们共同构建了移动模架在现浇桥梁施工中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网址:www.sllongmendiao.com

咨询电话:15249733151

Copyright © 2023 河南双力起重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联系人:付经理 电话:15249733151 | 地址:河南省起重工业园区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