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料斗吊送是梁厂预制梁浇筑的核心衔接环节,龙门吊通过精准吊运将搅拌站生产的混凝土高效传递至浇筑模台,其操作规范直接影响施工效率与混凝土浇筑质量。当前梁厂已形成以料斗适配、流程管控、安全防护为核心的成熟作业体系,适配不同梁型与生产规模需求。

料斗与吊具的适配性选择是吊送作业的基础前提。梁厂多根据预制梁尺寸与浇筑速度定制料斗,常见容积为 1m³、1.5m³、2m³ 三类,料斗底部均配备密封式卸料活门,确保吊运过程无漏浆现象。小型 T 梁厂多选用 1m³ 轻型料斗,搭配 20 吨级龙门吊的单钩吊具,通过料斗顶部对称吊耳实现平衡起吊;大型箱梁厂则采用 2m³ 液压卸料料斗,配合 50 吨以上龙门吊的双钩吊具,卸料活门可通过遥控或手动操作精准控制下料速度。某高铁制梁场的 30 米箱梁浇筑中,料斗采用 Q345B 钢材焊接成型,吊耳与料斗本体采用满焊工艺,经 2.5 倍额定载荷试验确保安全。
标准化吊送流程是保障效率与质量的关键。装料阶段需严格控制容量,混凝土液面距料斗上口不小于 20cm,防止吊运中泼洒,装料后由专人检查卸料活门锁闭状态。起吊前必须执行试吊程序:将料斗提升至离地面 10-20cm 高度,悬停 3-5 秒检查吊钩、钢丝绳、吊耳的受力情况,确认无异常后缓慢起升。转运过程中,龙门吊运行速度控制在每分钟 10-15 米,避开钢筋骨架、模板等障碍物,料斗下方严禁站人或通行。到达浇筑点后,需将料斗平稳降至距模台 1-2 米高度,若自由倾落高度超过 2 米,必须通过串筒辅助下料,避免混凝土分层离析。卸料完成后,需清理料斗内壁残留混凝土,检查活门密封性后复位至装料区。
安全防护体系贯穿吊送全流程。日常作业前需对关键部件进行检查:钢丝绳断丝数不超过总根数的 10%,料斗吊耳无裂纹,卸料活门启闭灵活。作业现场需设置专人指挥,通过旗语或对讲机与龙门吊操作员精准配合,浇筑区周围设置警戒线隔离无关人员。特殊环境下需采取针对性措施:高温天气需在料斗外侧加装遮阳层,低温环境则使用保温罩防止混凝土冻结,确保混凝土性能稳定。沪昆客专制梁场规定,风力超过 6 级时必须停止吊送作业,料斗需落地锁定,防止风载引发晃动碰撞。
不同生产场景的吊送策略存在明确差异:小型梁厂采用 "单吊点 + 手动卸料" 模式,适配高频次轻负荷作业;大型梁厂则通过 "双吊点 + 液压卸料 + 串筒辅助" 组合,满足大体积箱梁连续浇筑需求。这种差异化适配与标准化流程的结合,构成了梁厂混凝土料斗吊送的核心作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