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度作为梁厂龙门吊的核心参数,直接决定设备的结构设计、承载能力与作业逻辑。根据梁厂预制构件尺寸、场地布局及吊装需求,当前主流跨度形成 10-25 米、25-40 米、40 米以上三大区间,各区间作业特性与场景适配呈现显著差异,共同构建起覆盖全类型制梁需求的设备体系。

10-25 米小跨度龙门吊是小型梁厂的主力配置,适配轻型构件的高频次转运作业。这类设备多采用单主梁结构,支腿间距紧凑,起重量普遍在 50 吨以下,能灵活穿梭于狭小预制场地。某小型 T 梁厂的 16 吨龙门吊跨度 18 米,专门承担钢筋骨架与小型模板吊运,其作业特性表现为 “轻载快频”—— 起升速度可达 6 米 / 分钟,行走转向灵活,轨道基础仅需简易钢筋混凝土浇筑即可满足需求。但受跨度限制,其覆盖范围有限,无法完成大型箱梁的整体吊装,且因结构轻量化,抗风性能较弱,露天作业时需提前固定夹轨器。
25-40 米中跨度龙门吊是中型预制场的核心设备,兼顾承载能力与场地适应性。该区间设备多为双主梁结构,起重量 50-150 吨,能适配 30 米 T 梁、重型钢模板等主流构件。沪昆客专制梁场的 80 吨龙门吊跨度 31 米,作业中需平衡 “重载与精度” 双重需求:吊运 80 吨钢模板时,通过刚性支腿与柔性支腿组合化解跨度带来的挠度问题,轨距偏差控制在 ±5 毫米内;配合激光对位仪,可实现构件落位误差≤2 厘米。这类设备需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基础,且作业前需检查轨道沉降,避免因基础不均引发啃轨。
40 米以上大跨度龙门吊专为大型箱梁预制场设计,聚焦重载长距作业需求。其跨度与预制梁宽度精准匹配,如 45 米跨度设备可覆盖 40 米箱梁的吊装范围,起重量普遍在 200 吨以上,部分高铁梁场设备可达 1200 吨。深中通道中山梁场的 45 米跨度龙门吊,作业特性凸显 “重载稳控”—— 采用四支点行走系统分散轮压,通过 PLC 同步控制技术避免双小车运行偏差,温差 20℃时可通过挠度补偿算法修正主梁变形。但大跨度设备对场地要求严苛,轨道需全段平整度检测,且必须配备锚定装置与风速监测系统,风速超 10.8 米 / 秒时自动锁停。
三类跨度设备的作业逻辑形成明确分工:小跨度服务轻型构件流转,中跨度支撑标准梁型生产,大跨度保障重载箱梁吊运。这种差异化适配既满足了不同规模梁厂的生产需求,也通过结构与技术的针对性设计,实现了跨度、承载与作业安全的精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