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量作为半门式起重机的核心性能参数,直接决定设备的承载能力与适用场景,其范围从轻型作业的 1 吨覆盖至特重工况的 500 吨以上,不同区间的设备在结构设计、工艺标准与应用领域形成显著差异,构建了贴合行业需求的分级适配体系。

1-10 吨的小型起重量区间,是轻载间歇作业的主力。这类设备多适配 A1-A3 级工作场景,年作业循环次数低于 1000 次,实际载荷常为额定值的 30% 以下,结构以轻量化为核心。乡镇农机站常用 3 吨级设备,仅用于农机具季度检修吊装,日均作业不足 1 小时,采用简易桁架梁与柔性支腿即可满足需求。小型建材仓库的 5 吨设备同样如此,主要处理零散管材转运,因作业强度低,设备寿命可达 20 年以上,且无需高频次维护。值得注意的是,3 吨是起重机械纳入法定监管的下限标准,低于此吨位的简易设备多为非标的轻型辅助工具。
10-50 吨的中型起重量区间,属工业领域 “通用型” 选择,对应 A4-A5 级工作级别。设备需平衡作业频率与经济性,结构多采用标准箱梁主梁与箱形支腿,关键焊缝无损检测覆盖率达 80% 以上。某汽车零部件厂的 10 吨设备,负责发动机缸体车间内转运,每日作业 8 小时,单次载荷约为额定值的 50%,既满足日常生产需求,又控制了设备成本。南通港某通用码头的 40 吨半门式起重机,则通过 25 吨抓斗与 40 吨吊钩的双载荷配置,实现散货与件货的灵活转运,适配中小型堆场的多元化作业需求。
50-200 吨的大型起重量区间,专为中重载高频场景设计,对应 A6-A7 级工作级别。设备需强化结构强度与疲劳抗性,普遍采用双箱梁主梁与刚性支腿,材料多选用 Q345B 高强度钢板,焊后经抛丸消应力处理。港口集装箱转运区的 25 吨设备虽未达区间上限,但每日处理近 200 个标准集装箱,单次载荷常达额定值的 70% 以上,已具备大型设备的结构特征。中型冶金企业的 30 吨设备则更为典型,负责钢坯转运时需耐受高温环境,其承载框架的设计冗余量较中型设备提升 40%。
200 吨以上的超大起重量区间,属特殊定制范畴,对应 A8 级最高工作级别,需符合起重机械 A 级制造许可标准。这类设备结构设计极具特殊性,卫华股份为唐山港陆钢铁研发的 500 吨半门式起重机,采用四梁六轨特殊结构,主车架经整体退火处理,所有焊缝无损检测一次合格率 100%,可实现钢水包 24 小时连续转运。虽超 200 吨的半门式起重机应用较少,但参考门式起重机的发展,1500 吨、3000 吨级设备已在风电、核电领域落地,半门式设备也可通过定制满足重型装备制造的极端需求。
从实际应用可见,起重量选择始终围绕 “载荷需求 - 结构成本 - 作业强度” 的平衡逻辑:小型适配间歇轻载,中型服务常规生产,大型支撑重载高频,超大吨位攻坚极端工况,共同构成了半门式起重机的多元化承载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