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支腿锚固与支撑转换是节段拼架桥机实现跨间稳定支撑的核心环节,需通过精细化操作确保荷载平稳过渡。施工前需完成三项关键准备:一是核查墩顶预埋件定位偏差≤5mm,采用 10.9 级高强螺栓与支腿底座刚性连接,接触面需打磨至粗糙度 Ra12.5 并涂抹防松胶;二是安装双向调节液压系统,油缸行程偏差控制在 ±2mm 以内,支撑面标高通过高精度水准仪复测至 ±3mm;三是调试纵移横移联动装置,确保中支腿在 ±5% 坡度范围内可自由调整支撑位置。
锚固工艺分三步实施:首先将支腿底座与预埋件通过螺栓初步固定,扭矩达设计值的 70% 后,安装 4 根 Φ32 精轧螺纹钢锚固系统,采用穿心式千斤顶对称张拉至 250kN,外露丝扣长度≥30mm;其次对底座与墩顶间隙采用 C60 微膨胀砂浆填充,厚度>80mm 时需增设钢筋网补强;最后安装横向限位装置,采用 H350×350 型钢与墩身预埋件焊接,焊缝厚度≥10mm,确保支腿横向位移≤2mm。施工中需重点监测支腿垂直度,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复核,偏差需≤1/1000。
支撑转换需分阶段进行:第一步启动液压系统同步顶升支腿 10-15mm,监测墩顶沉降量≤1.5mm,同时通过应力传感器监测精轧螺纹钢应力变化≤3%;第二步缓慢回落临时支撑,当永久支撑反力达设计值的 90% 后,拆除临时支撑及辅助结构;第三步通过纵移油缸调整中支腿至设计位置,横移油缸微调横向间距至 ±5mm 精度,最终锁定油缸并安装机械锁止装置。转换过程中需保持主梁纵坡≤1.5%,并通过倾角传感器实时预警。
质量控制重点包括:锚固螺栓扭矩需 100% 复测,偏差≤±5%;精轧螺纹钢锚固后 24 小时应力损失需<2%;支撑转换完成后,支腿与主梁垂直度偏差需≤4mm。安全方面需设置双重防侧倾装置,轨道两端安装挡铁并配备楔铁,纵移过程中严禁人员进入危险区域。该工艺通过 “液压调节精准化、锚固体系标准化” 确保中支腿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支撑,为节段拼装提供可靠基础。